第17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营销创客类(微短剧)竞赛专家评审会于2025年4月17日—19日在陕西省西安古城圆满落幕。本次专家评审会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承办。此次赛事吸引来自全国近600余所高校的1100余组团队参加竞赛,各参赛团队秉持大广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就、以赛立德”的理念,充分展现全国各高校网络新媒体专业创新教学特色,彰显了在数字浪潮下高校学子紧跟时代步伐,敏锐捕捉行业飞速发展大趋势,勇于开拓创新实践教学的蓬勃景象。
一、双轨制护航,赋能学界与业界互补
本次评审由九位权威专家组成“双轨制”评审团,从全方位、多维度筛选具有创新意识和现实意义的优秀微短剧故事创意作品。参加此次专家评审会的人员有: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汪文斌、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高级编辑陆先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新媒体委员会主任、高级编辑王冬梅,中广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编辑张跃明等来自北京、陕西等高校学术届学科带头人、行业资深从业者及国家媒体专家。各学界专家从理论视角侧重作品的立意高度、逻辑架构和创作手法等,而业界专家从实际传播视角关注作品与当下社会发展、大众情绪的契合度,共同评选出既有专业高度,又有市场生命力的创意优质特色作品。
二、打造模式闭环,畅通产学研链条
第17届大广赛营销创客类竞赛,作为推动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强力引擎,肩负着推进网络媒体数字文化的强国建设重要使命。营销创客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是为大学生链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当代大学生们通过实战锤炼,编写故事创意、解析网络视听语言、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上获得赋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解行业市场的逻辑关系,进而培养出高等教育领域中全媒体人才。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汪文斌表示:通过参加大广赛制作微短剧,学生锤炼了内容创作能力,更在真实命题中了解行业前沿和数字媒体的未来趋势。大广赛营销创客类(微短剧)竞赛为高校毕业生加入新兴行业提供支持实践机会,也为社会挖掘、输送、储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网络视听人才,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专家评审出的优秀微短剧作品作为培养范例,对于优化“理论+实践”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以赛事筑基石,保障行业规范发展
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榜样的力量,通过专家评审选拔出优秀的微短剧作品,推动行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创作规范、审核机制和评价体系,从源头上保障网络视听内容的质量,引导行业朝着积极向上、健康有序、和谐清朗的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生态。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高级编辑陆先高表示:从促进网络视听行业发展角度可以看到,此类别竞赛未来可以从多个方向拓展。在创作层面,应鼓励作品更多贴近现实生活,可以将竞赛命题与当下社会热点、大众生活、文化现象深度结合,引导参赛者以微短剧为载体,真实反映社会百态与时代风貌,让作品更具现实意义和共情力;可以鼓励创作积极融进传播中的文化梗,结合当下流行文化、网络热词等元素,以贴近年轻受众的话语体系和审美偏好,提升作品的传播度与话题性,可以更加注重对新工具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大广赛秘书处网络视听部总监钟越认为:微短剧代表了网络视听的发展方向之一,未来值得持续关注和加倍重视。相信在接下来的实战比赛中,各高校参赛团队将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为基础,跟随技术前沿不断迭代,继续创作出优秀作品,充分发挥大广赛营销创客类竞赛优化网络视听专业人才培养、促进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推动新媒体文化建设的领航作用。
目前各参赛团队作品普遍存在立意和创意不足,创作者对微短剧的理解还停留在入门阶段,主题表达较浅,思想内涵不足,叙事上过度依赖穿越等套路化手法;对广告的理解,也停留在对产品和品牌的简单附会、生硬植入层面,缺乏创新和巧思。作为微短剧,立意简单围绕命题基础面展开,缺乏对时代精神、情感共鸣点的联想延伸,导致思想内涵单薄,感染力不足。
通过这次竞赛活动,我们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行业发展新趋势、新动态,以及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技术、新消费场景,及时创新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理解先进创作理念的同时,掌握前沿的创作工具和手法,更好地适应网络媒体行业发展需要。届时,大广赛营销创客(微短剧)竞赛海选入围名单将于4月22日—25日通过大广赛官网等官方平台陆续公示。
撰稿:罗欣涵、李鸿
审核:刘萧、钟越
图片:李鸿